返回

年代: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43章 出人意料的视察,一辈子的谈资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沾地。

    方唯和方平抽空将一亩坡地种上了花生,其他的自留地则种了一些蔬菜和瓜果。

    等到集中育秧开始之后,大家才稍稍的缓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种地,那就是“累”!两个字就是“很累”,三个字就是“非常累”.真特么累!

    这段时间就连田桂花和盘莲花都整天累的直不起腰,好在春播工作最累的阶段已经过去了。

    姚家岭水库开始开闸防水,遍布各个生产队的灌溉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

    如果是现在遇到大旱的天气,损失绝不会像头几年那么严重。

    “三哥,公社通知,有大领导要来咱们这边视察,要求各个生产队做好准备,千万不能掉链子。”

    早上。

    方唯没有去队部,正在自留地里忙碌,郑虎急急忙忙的跑了过来。

    领导下乡视察工作并不稀奇,但县里和公社这次却异常重视,通知上的措词都透着一股很严肃的额味道。

    “大领导?多大的领导啊。”

    方唯也没多想,还和郑虎开了个玩笑。

    但他很快就笑不出声了,三天后来的领导让他感到很震惊,那可是只有在报纸上才能见到的人物。

    结果,视察工作的第一站就放在了下塘大队二队。

    方唯以为自己已经达到了宠辱不惊的境界,实际证明他还差得远,整个上午都处于一种莫名的亢奋之中。

    领导们查看了集中育秧,听取了二队关于去年的收成汇报。

    尤其是实地走访了农田水利设施,领导们对于高规格的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,赞不绝口。

    最后还去看了看尚未成型的医务室。

    “很好!你们把农村工作落到了实处,水利设施发达、水稻产量名列全国的前茅,方队长这个小小的生产队长,立了大功。”

    大领导最后还夸赞了方唯一句,连带专区领导和县领导都与有荣焉。

    临近中午,领导们就走了,但社员们依然兴奋不已。

    “老三,今儿就和做梦一样,咱们二队还有你,居然能得到大领导的夸奖,这一辈子值了。”

    吃午饭的时候,方平多喝了三碗酒。

    今天给他带来带来的震撼,甚至比前几十年加起来的都多。

    “是啊,这是夸奖也是动力,我们还得继续努力。”

    方唯说的不是套话,而是心里话。

    只不过他心里也有一丝隐忧,这个时候出风头,真的好吗?

    但不管怎么说,事情都过去了,他还是感到很荣幸的。

    第二天。

    各大报纸都纷纷刊登了领导视察农村工作的消息,方唯、二队以及高产稻种见诸报纸各个版面,成为了大家的谈资。

    方唯出名了,下塘大队二队出名了,最出名的还是南光一号、农垦58、南光二号这几种高产稻种。

    其中,亩产千斤的杂交水稻首次走进了大众的视野,受到了广泛的关注。

    “妹子,我还答应阿公要听他老人家的话,结果却出了这么大的一个风头。”

    事情有点出乎方唯的意料,吃午饭的时候显得很无奈。

    盘莲花却不这么看,说道:“三哥,阿公年纪大了,事事都小心谨慎,你不见得什么都要学他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说啥都晚了,走一步看一步吧。”

    其实方唯也不是太担心,自己这些年做的事情大都围绕着“吃饱饭”这三个字,没什么出格的地方。

    他和社员们一起参加劳动,分配的时候比别人多那么一点点,说实话和他做出的贡献完全不匹配。

    但他从没有怨言,要是这样都会犯错,那就没啥好说的了。

    时间匆匆。

    队里开始插秧,首先是试验田这边,因为有插秧机的帮助,100亩试验田外加60亩大田,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就全部搞定。

    紧接着就是300亩大田,也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插秧工作。

    方唯看着460亩的稻田,绿油油的禾苗连成了片,心里不由得升起了一股自豪感。

    这些水稻成熟之后会变成一粒粒优质的种子,为当地的农业生产保驾护航。

    县里已经成功摘帽,摘掉了“贫困县”的帽子,正在一步一步朝着“富裕县”迈进。

    十年九旱的大地遍布着灌溉水渠,姚家岭水库的投产,又为粮食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    这一切,真的会令人为之动容。

    “走,去禽舍看一看。”

    方唯转身离开了田埂,带着赵金生等人去了2号禽舍。

    禽舍已经开始孵化小鸭子,两个生产队合并之后,队里扩建了各个设施,如今的禽舍养2000只鸭子还有富余。

    “方队长,赵主任,过来转转啊?我们今年准备饲养2000只鸭子,队里的水田多了,鸭子少了可不行。”

    禽舍的负责人方云英看到

第143章 出人意料的视察,一辈子的谈资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